2019年,全省残疾人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各项任务,按照“基层减负年”“政策落实年”“残联改革年”工作部署,积极探索、砥砺奋进,持续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讲政治、勇担当、善作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一、康复

2019年,88966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1228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12100名、听力残疾人12193名、言语残疾人1650名、肢体残疾人48202名、智力残疾人6539名、精神残疾人2888名、多重残疾人5251名,未持证残疾儿童143名。全年共为36174名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二、教育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的实施,为23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各级残联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24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个,在校生54人,其中聋生54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个,在校生358人。有170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852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了扫盲教育。

三、就业

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44394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931人,集中就业1594人,个体就业2668人,公益性岗位就业920人,辅助性就业574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15016人,从事农业种养加21691人。

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23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118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87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10个;9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务任职资格,1人获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底,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24958名,38151名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中,36838名得到政府的参保扶助,享受代缴比例达到96.6%。32586名非重度残疾人享受了个人缴费资助政策。50177人领取养老金。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54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20个,日间照料机构19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15个,为1553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有1063名残疾人接受了居家服务,62名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接受了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五、扶贫

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4385人(次)农村残疾人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32名贫困残疾人获得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51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829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571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共完成444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投入资金383096元,498名残疾人受益。

六、宣传文化

截至2019年底,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地市级电视手语栏目6个。

截至2019年底,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3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84场次;省地两级残联共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的比赛及展览12次,共有各类残疾人艺术团2个。

七、体育

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青海残疾人体表团3次刷新全国纪录,1次超过全国第九届残运会纪录,获得21枚金牌,18枚银牌,22枚铜牌,114人(次)获奖,青海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本届运动会是我省运动员取得奖牌数最多的一届,实现了我省女子田径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组织举办了“庆华诞·谱华章”第七届环青海湖残疾人公路自行车赛暨全国“智慧星快乐骑行”公益活动,来自全国21省、市、自治区的67组孤独症家庭的134名运动员参赛。本届环青海湖残疾人公路自行车赛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孤独症人士骑行活动,也是孤独症人士第一次参与大规模的国际衍生赛事,彰显了孤独症人士积极向上的整体风貌。

组织举办2019年全省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对全省各市州县190名从事残疾人体育的组织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事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的指导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为考评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证书。

全年全省共举办“残疾人健身周”“特奥日”“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各类活动240余次,11000余名残疾人参加。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8年的10.1%增长至2019年的13.9%。

八、维权

2019年,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县级1个。县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次;开展省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次,2200人参加;举办省级法律培训班1个,58人参加。

截至2019年底,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48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44个。全省办结残疾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案件276件(次),调处矛盾纠纷400余起,代写法律文书300余份。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各地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6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4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共出台了3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2个地市、县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36次,无障碍培训4人次。

九、组织建设

2019年,市县乡共成立残联427个,各地市已建残联8个,县(市、区)残联已建45个,乡镇(街道)残联已建374个;社区(村)已建残协4379个。

省市县乡残联工作人员1294人,乡镇(街道)、村(社区)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2235名。地市级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的残联5个,县级配备了残疾人干部的残联18个。

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266个,其中省级专门协会已建5个,市级专门协会已建40个,县级专门协会已建221个。助残社会组织共有9个。

十、服务设施

截至2019年底,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2个,总建设规模63114.5平方米,总投资20071.7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6个,总建设规模33858.4平方米,总投资13590.0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32个,总建设规模61667.0平方米,总投资18364.2万元。

十一、信息

  截至2019年底,4个地市、7个县级残联开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