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残联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设想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消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消息来源:办公室
2021年,青海省残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大力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重要论述及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客观分析“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科学编制“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保障规划,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度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一是突出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意识,重新修订、完善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管理制度,常态化加强理论武装,推进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持续夯实廉政基础。自主开展“政治自检”,清理政治“灰尘”,常态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重点监管,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印发实施《青海省残联机关纪委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机关纪委工作。三是周密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健全组织机构,扎实推进省残联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11800余名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坐西宁市内公交车的“爱心卡”。出台了惠及全省残疾人的5G宽带、手机通话、手机流量半价优惠套餐,800余名残疾人办理了优惠业务。
(二)全力配合巡视工作。积极配合十三届省委第十轮巡视第四巡视组对省残联党组工作的巡视。党组按照巡视反馈的4大类44项具体问题,逐条对照,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建立了整改落实台账、逐周督导落实。坚持“立即改”与“长久立”相统一,修订完善了省残联党组工作制度等45项内控制度措施。
(三)科学编制“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科学客观总结十三五时期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国务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省情残情实际,编制《青海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执行。
(四)就业质量有效提升。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共有157名残疾人初步达成求职意向。走访登记残疾人失业人员家庭520户,登记失业残疾人413人。全年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8次,3523人纳入实名制年度培训计划,帮助97名残疾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对254名2021年高校残疾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服务,就业率88.68%。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3389人。
(五)社会保障基础进一步坚实。审核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74亿元。协调民政部门,将18316名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下达资金930万元,为225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
(六)康复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全省共投入3950.2万元资金,为43187人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99.33%;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制定实施了《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为3302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20777人实施辅助器具适配,分别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任务的103%和207.8%。
(七)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投入172.9万元,对全省684名符合条件的高中、大学阶段贫困残疾学生进行资助。投入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金72.3万元,对全省241名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残疾儿童进行资助。保障全省118名残疾考生顺利完成了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112名考生被省内外各类院校录取。
(八)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提请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青海省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若干措施》。完成《青海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立法申请、合法性审查工作。配合省政协开展了《关于完善我省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的提案》的调研工作,协助全国人大、中国残联完成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调研工作。
(九)权益维护水平逐步提高。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工作,对22名生活困难残疾人给予4.4万元的临时救助,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群众利益,残疾人信访上访案例持续下降。下达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720万元,对12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落实省级群团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资金35万元,对4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8000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88万元。为120余名残疾人补助机动车驾驶培训资金40万元,残疾人社会融入度逐步提升。
(十)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投入资金75万元,完成“青海省残疾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按时向中国残联报送我省179372名持证残疾人、4682村(社区)状况调查数据报表和调查总结。与大通县残联共同完成了中国残联关于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大通县抽样调查任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十一)文化体育快速发展。组织开展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宣传活动。举办“迎百年华诞、唱时代新歌”第七届青海省残疾人艺术汇演,10个代表团300余名残疾人文艺爱好者的4大类60个精彩节目参演。以视频录制方式向中国残联报送了参加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6个参赛作品。组队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14个大项67个小项的比赛。我省代表团共获得金牌21枚、银牌37枚、铜牌25.5枚和37个名次奖,3个运动队、22名个人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
二、2022年工作设想
(一)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强化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贯彻落实质量,紧密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扎实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按照省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以全面记账销号、全程督导问责的方式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坚持时间服从效果的原则,整改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达不到整改要求绝不放过,严防反弹反复,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动态清零”。
(三)全面推进“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根据省政府印发实施《青海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进程,及时召开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大会、省政府残工委第四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残疾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2022年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四)不断加大残疾人权益保障力度。制定《青海省“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青海省“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继续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为全省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残疾人群体和谐稳定。
(五)全面提升残联组织服务能力。加强对全省残联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知识储备,开拓工作思路,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区村(社区)残协建设,加强和改进专门协会建设,稳妥推进协会社团登记工作,充分发挥法人治理优势,活跃协会工作。
(六)积极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积极配合民政、财政等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居民养老、医保补贴发放工作,通过“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邻里照护”等多种模式,为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
(七)完善康复服务体系。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实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重点干预项目。为0~3岁听力言语、肢体、智障、孤独症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早期干预服务。制定和推进《青海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办法》落实,抓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为残疾人(包括老年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服务。
(八)积极满足残疾人精神需求。筹办残疾人艺术作品展览展销会。组织举办第八届环青海湖残疾人公路自行车赛、青海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积极做好青海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中心常态化运行准备。全面推进中国残联下达的30个残疾人康复健身示范点建设任务和1800户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项目建设任务。